投资新趋势、企业经营新特点与招商引资的新时代
2022-06-14

编者按:时代伯乐以帮助地方政府产业升级为核心使命,致力于创造增量项目和增量财富,经历7年时间的实践打磨,能够与合作政府并肩奋斗,共同努力,成体系、成建制招引项目,打造产业园,现进行招商引资的深度研究和阶段性总结。本文主要试图破解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之谜,如何从无比复杂的事物中,提炼出极为简单的第一性原理,成为本文的关键所在。



投资、经营企业还是招商引资,我们必须知道其中的一些规律性事物,特别是趋势和方向,这是一个前提!

“如果你什么都不知道,只需要知道,风来了,猪都会飞”这一句话,你可能是一个智者,反之,我们都会痛苦不堪。

全球的不断融合是一个趋势,短期的脱钩只会带来更为持久的融合:最近以来,中美之间有所缓和,美国不再宣称与中国的脱钩,而是企图重建非关键技术方面的连接。这其实等于宣告特朗普的所谓极限施压和脱钩战略的失败,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国再强大,但是在趋势面前,依然难以有所作为。美国所谓强迫全球产业链的所谓重构,时代伯乐认为,这又将是一个笑话。因为这违背趋势和市场规律:一个越大的经济体越具有规模优势,脱钩只会进一步缩小自己的经济圈优势,长期而言,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的产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恒大、宝能等企图将公司的未来押宝房价的大幅度上涨,但是,现实又非常打脸,因为,时代伯乐已经变迁:人口红利不再存在,房价上涨持续上涨失去根本基础,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永辉、苏宁企图重建线下辉煌,但是,残酷的现实,让企业再入困境,后者,甚至插槽卖身。

过去两年封神的所谓投资专家,拥抱消费、医药和互联网,拥抱龙头,坚信“上帝造物的神创论”,以为这是万古不变的投资逻辑。然并卵,再一次让这些大神原形毕现。

2022年开年以来,短暂的所谓传统核心资产复辟,但在趋势面前,照样会被年轮碾压。

我们都希望自己成为趋势或者规律的创造者,但是,现实总是会打脸。



无红利,不发力。我们每个人的成功本质上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顺应趋势的结果。

众所周知,按照物理学定律:外力是改变物体运作状态的根本原因,而辩证唯物论认为是内因,其实,这误导很多人,也害死很多人!

事实上,我们发现,没有外力的作用,中国不可能走出农业社会。一个企业长期徘徊不前,如果没有外力的改革,不可能突然顿悟!一个地方政府如果长期积弱积贫,如果不下大力气和下大决心,也不可能走出困境!

企业的成功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成功,毫无疑问,是时代的产物。据统计,世界500强,每年都更新,基本上都是时代的产物。

人的成功,同样是时代的产物。

如果我们生活在清朝以前,我们不可能成为数学家、物理学家或者化学家,因为当时,我们就没有数学、物理和化学。



几乎所有的失败来自于与趋势为敌,人为制造规律或者破坏规律。

投资也好,招商也罢,我们绝对不能与趋势为伍!

企业经营,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曾经辉煌一个时代,为什么最终谢幕,因为,人类已经从“数字手机+PC互联网时代迈向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苏宁电器的插槽卖身,柯达的破产倒闭,本质是逆趋势而行的必然结果。

王朝的更替更是如此。为什么大清王朝一旦倒下,所有的复辟都注定要失败,因为共和取代帝国是大潮流。复辟不过是螳螂挡车,不自量力而已。

风来了,猪都能飞,逆风飞行,即使是最擅长的雄鹰,也会铩羽而归。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需要对招商引资的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产业链招商原理、资本招商原理、产业梯次转移原理、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走出原理等等,都是招商引资人员迫切需要补课的地方。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投资的趋势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从分享资产的价值到分享企业家的价值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更多是人口红利,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而资本处于严重短缺时代,所以,与资本对应的资产类价值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

但是,随着中国绝对人口红利的下降,创造财富的资产,从物质资本迈向人力资本,如何组织人力资本成为最大的问题。

人们往往认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性原理,其实,管理人才的能力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性原理。管理人才的能力更多体现在企业家身上,所以,企业家成为当代社会财富创造者的核心。


2、从房地产走向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事实上已经进入美国式或者港式长期牛市

首先我们重申一个观点,中国股市事实上已经进入了美国式长期牛市。从过去几年看,虽然指数的涨幅很小,但大量行业龙头实现了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涨幅,比如宁德时代、隆基股份等等一大批公司,指数已经失真了,行业龙头才是市场的真正代表,以后把指数成分优化一下,这个特征就更清楚了。所以我们说,中国股市事实上已经走出了美国式长期牛市,并且对未来我们还看长达20年的牛市。

我们看长期牛市的逻辑,讲过很多次了,这里就不展开来讲,但可以简单地概括一下。第一,经济增速向下换档,居民资产配置从房地产流向股市,推动股市上涨;第二,剩余流动性泛滥,推高了权益价格,比如2021年的一季度,公募基金发行量就已经超过了1万亿元;第三,行业集中度提升,各行各业都将会出现龙头,从而带动指数指数上涨,形成牛市。没有龙头就没有牛股,没有牛股就没有牛市。过去几年,在食品饮料行业出现了茅台、海天这样的龙头,接下来会在科技、新消费等领域也会形成自己的绝对龙头,从而推动指数上涨。这是行业的成熟度决定的,未来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将不断成长出自己的龙头公司。这些变化都是最近两三年的事情。其实关于长期牛市的成因,还有一个是注册制,注册制并非是洪水猛兽,反而推动了牛市的到来,这一点我们有过专门的论述,这里就不展开了。


3、从亲力亲为的个人投资走向机构化投资的趋势——资本市场正在演绎机构屠杀散户的故事

当然,未来的牛市是极度分化的牛市,就像开玩笑所说的,是股灾式牛市。我们觉得,这种分化是一种必然。一是投资者机构化,机构逐渐主导了市场,市场将会把机构的风险偏好演绎到极致,机构喜欢什么,就涨什么;第二,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后,龙头强者恒强,而其它非龙头公司就没有太好的机会,龙头之下片草不生,这也必然会导致分化;第三,在注册制下,市场大量扩容,普涨不现实,而且注册制本身就是一场海选,优胜劣汰,从而导致分化。

所以,我们说,未来的市场是美国式的长期牛市,但这种牛市是极度分化的牛市,而市场偏好的方向是行业的龙头,事实上,美国就是这样。也许未来的市场,我们甚至猜测,真正能涨的股票不到10%,还有10%的股票涨上去也跌回来,随波逐流,还有80%的股票,估计也连随波逐流的机会也没有了,基本被市场抛弃。


4、上市公司的对外投资和市值增长从忽悠式迈向内生式

2010年—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曾经有过严重的忽悠式重组和忽悠式投资,最后是一地鸡毛。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许多上市公司因噎废食,但也有强者在不断探索。时代伯乐与洲明科技、共进股份、山鹰国际、金马游乐、世纪华通等上市公司都进行了密切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没有产生什么商誉减值。

与此同时,时代伯乐也探索出一条内生式上市公司市值提升之路:以提升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内外结合,既要提升组织力、产品力和市场力等,又要通过合作成立产业基金,进行产业投资和并购投资,打造上市公司生态圈。在必要的时候,还会通过更为优质的信息披露,强化与投资者的沟通和交流,大幅度提升市值。



企业经营:已经进入到顶尖高手决胜的时代。

创业与企业经营也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发生根本性变化:

1、科斯定理的创业趋势——专注和不同才能成就强大企业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边界,边界之内拥有较大的优势。专注和聚焦成为当代创业的趋势。

2、头部效应的趋势

在很多行业已经出现十分明显的头部化趋势效应下,任何Me Too产品都没有太大的意义和价值。

3、退休人员的密集红利

中国在60年代和70年代曾经有十分密集的人口红利,出现最为显著的婴儿潮,现在这些人从2022年起逐渐进入到退休阶段。我们估计2022年有2900万人变为退休员工。

这可能最大程度影响到消费和生产:有利于度假和经济,不利于制造业。

4、工程师红利的趋势

中国已经从所谓劳动力红利迈向工程师红利,这非常有利于中高端制造业的兴起。

5、专业创业的趋势

我们已经进入到专业创业的时代,如果说过去创业成功更多是依靠勤奋,那么,今后我们进入到与顶尖专业选手赛跑的时代。专业击败业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招商引资进入新时代,任何一个地方如果不改变,就意味着落后。

我们始终不要忘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产物,不作为就是浪费生命,愧对人民的托付。地方政府之间的比拼就是招商力度和招商模式创新的比拼,在这种情况下,招商引资呈现出六大趋势:

1、趋势之一:从财富管理机构迈向专业招商引资机构,为地方政府服务的股权投资机构已经出现分化,产生专门服务于地方政府产业升级的机构。

很多地方政府错把本质上属于财富管理机构的传统股权投资当成招商引资机构,将大量资金配置给引导基金,然后通过传统的所谓头部股权投资机构来打理,实现所谓的产业升级,这毫无疑问是病急乱投医:越是传统的头部股权投资机构,越不可能迁就地方政府搞所谓的返投,更不会搬迁项目。

2、趋势之二:以更为科学合理使用政府引导基金为中心,从2.0版本迈向3.0版本,更为高效,针对性更强。

2.0版本强调返投,企图以小博大,政府只希望出资20—30%,然后博取40—60%的返投。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返投要么只会投资于优秀的当地企业,要么,象征性地设立所谓的分支机构完成表面上的返投。

3.0版本以专项和定制化为核心,全面服务于所在地政府的产业链打造,形成自我循环,打造体系化产业结构。

3、趋势之三:从刀耕火种,零敲碎打的招商,到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招商引资。

这里的武汉和合肥表现比较明显。绝大多数地方不发达,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朝令夕改,“一朝天子一朝臣”,没有长期专注和聚焦的产业。

4、趋势之四:从人脉招商、关系招商到专业招商。

过去那种依靠人脉关系招商已经不再吃香,只有专业化,掌握产业发展规律,营造专业环境,才能成为招商的常胜将军。

5、趋势之五:从强调位置优势和政策优势,到强调全面竞争环境的营造。

6、趋势之六:从坐商变为行商,苏州模式更是成为楷模。

我们发现一个规律,经常出现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的招商人员,更多是来自苏州,他们不是等待,而是主动出击。苏州成为整个中国招商引资最为积极的地区,招商成果丰硕。

7、趋势之七:从只重视数量和规模,到强调质量,千人计划、孔雀计划、院士项目等,专精特新等成为争夺的焦点。



投资、企业经营还是招商,本质上都是投资行为,需要长周期来看待,因此,我们需要时刻牢记“时势造英雄”,不忘当代特征。

拉长时间看,市场最正确的方向,一定是符合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方向的方向,也就是说要符合时代的特征。其实,从本质上说,我个人认为,价值投资理念本身也是时代的特征,只有时代发展到某一阶段,价值投资才起作用,比如产业是否成熟了,龙头格局是否确定了,某种投资偏好是否起主导地位了等等。这些离经叛道的话在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

回到正题,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什么?政治上,是中美博弈、改革不断深入;经济上,GDP从高速增长转为中低增速增长,成熟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新兴行业不断兴起,经济结构调整,强调创新;社会层面,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但次世代崛起,引领着不同的消费习惯;技术上,创新层出不穷,比如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医疗创新、能源创新等等,这些都是当前时代的特征。

再结合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们看到,未来将淡化GDP总量要求,强调双循环、内循环,所以我们认为未来确实更应该关注结构,而不是总量---这从宏观上也是支持行情的分化判断---所以未来是分化的行情---而结构的方向可能是在国计民生、科技创新、国内大循环、老龄化和绿色发展等方向。

投资就是投一个时代,我们从这个时代的特征里,结合国家的远景蓝图,抽象出了三个方向作为我们长期投资的方向,那就是新消费、医药、科技(碳中和、元宇宙等):

以CXO为代表的医药服务和精准医疗,有更为明确的未来:为创新提供服务,而创新代表了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CXO本身也比创新药更具稳定性;从延长人类寿命,到精准制造寿命的延长并确保生活质量更高,这是未来精准医疗的趋势和方向。

以医美、品牌国货为代表的新消费:行业前景好、符合Z世代的消费方向,内循环、国货替代,符合当前的投资偏好。

以碳中和和元宇宙为代表人类未来趋势:碳中和是一个可以看几十年的主题,元宇宙更是科技的方向和未来。

以半导体和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企业在未来10年得到重点发展,完成中国成为全球顶级强国的惊险一跃!

这些都是我们在投资,经营企业和招商引资都需要注意的地方。



提交商业计划书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