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商引资及引导基金正在上演第三次大变革
2022-06-14

编者按:时代伯乐以帮助地方政府产业升级核心使命,致力于创造增量项目和增量财富,经历7年时间的实践打磨,能够与合作政府能够成体系、成建制招引项目,打造产业园,现进行招商引资的深度研究和阶段性总结。本文,主要试图破解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之谜,如何从无比复杂的事物中,提炼出极为简单的第一性原理,成为本文的关键所在。后续陆续刊登系列招商引资文章,抛砖引玉,敬请参考。


我们非常在乎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差距正在急剧扩大,担心会导致严重的不平衡,今天北方各省的GDP占比已经下降到40%以下,并且还在加速,但很少有人去思考同样是中国的领土,同样是中央政府领导,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其根本原因在于各地政府在中国招商引资及引导基金的三次大变革中所扮演的角色。

40年前深圳的招商引资、30年前苏州的招商引资都是闻名全国的,前者因此成为中国的一线城市,后者成为地表最强地级市(据说,30年前苏州昆山区招商引资时,曾经买通上海的星级酒店服务人员,向昆山招商局人员通风报信,什么时候台资人员会入住酒店,便于第一时间截胡)。最近5年来,合肥、长沙和武汉的迅速崛起,毫无疑问,又是得益于招商引资的重视和引导基金模式的重大创新——单点突破,击穿阈值,带动全身!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极其有意思的现象:全国来看,哪个地方政府最重视招商引资,哪个地方就是经济发达地区;那些贫穷落后地区,往往都是招商引资力度最小的地方或者是招商引资最不专业的地方。这一点,不分东西南北。人们往往有很多借口,但去过欧洲瑞士后就会被打脸,他们根本不靠海,一个内陆国家,却是欧洲人均GDP最高的国家之一。这可能这能够破解太多的地方差异密码!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落后地区的招商引资感觉年年在招商,年年无进步,这毫无疑问存在严重的“假大空”招商,开一些根本没有多大价值的“招商会”和“项目洽谈会”,签一些实质上根本不存在的项目合同。招商引资不专业和不专注体现得完美无缺。

不过,时代总是在变化,招商引资也不例外。

中国招商引资和引导基金模式已正在上演第三次大变革,进行第三次产业格局的大洗牌,将重塑中国地方发展的产业格局,形成新的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一、第一次招商引资和政府引导基金的大洗牌:时代伯乐认为,这奠定了深圳等沿海开放城市的优势。

改革开放的前20年,全国各地有过适应当时环境下的招商引资模式和政府引导基金模式,这也开启第一次全国产业格局的重新洗牌。

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土地、劳动力等优势资源的交换或者吸引,来进行招商引资,这个时候招引的主要是港台资金,叠加一部分欧洲资金,基本上以“三来一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外向型导向,最终形成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进口替代型产业。显然这种模式是难以为继的,我们称之为1.0时代。

这个时候的政府引导基金主要采取的是完全补贴或者“两免三减半”等方式进行补偿。每年地方政府都有各类直接补贴,不过这些所谓补贴式的政府引导基金,相当大一部分落入到中介手中,并没有对当地产业有多大的支持作用。

由于改革开放是从东南沿海开始的,特别是从经济特区开启,这使得东南沿海的招商引资在人脉资源(大量的海外侨胞)、位置优势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成为产业发展大洗牌的受益者。反观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很难招引外资,加上第一次参与全球竞争,自身的产业根本没有多少竞争力,于是开始走向衰落,大量的下岗失业和人口外流就是第一次招商引资模式的结局,也是一次产业重新洗牌的结果。

这个招商引资和引导基金模式的最终结果是:广大东南沿海地区受益,并迅速崛起,中国外向型经济基本成型,整个国家经济从一种不平衡走向另一种不平衡。

深圳崛起是这个模式最为典型的缩影,之后上海浦东的迅速崛起也是这个逻辑。


二、直到现在依然继续的第二次招商引资和政府引导基金的大变革和大洗牌:时代伯乐认为,这确立了中国今天重化工业和大进大出的格局。

20年前一直到现在,中国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和引导基金模式发生第二次重大变革,进入到2.0时代。这种变革适应重化工业大发展的时代,特别是房地产的高速发展和财富化趋势,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专业创业的来临,这种模式到今天已经不再适应,但今天全国大部分地区依然在采用这种模式,虽然它见效越来越甚微。

这种模式的核心内容有:

一是招商引资模式是:人脉资源牵线,从海外走向海内外,外引与内联相结合;土地资源交换,土地增值是客商最为看重的,工业地产和住宅地产都是招商交易的对象;房地产驱动,许多招商本质是房地产招商,受益于房地产在过去20年的大发展,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优惠政策驱动,各地出台各种优惠奖励措施;区位优势驱动,沿江沿海和大中城市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模式的核心依然停留在资源或者政策交换的层次,其本质依然是土地财政。

二是招商引资中地方政府改进对资金的使用,产生了专门的政府引导基金。

由于部分先进地区经济已经相对发达,对于“三来一补”和简单的加工制造业不再欢迎,开始瞄准中高端产业,因此,希望有意识引导招商引资的方向。加上90年代美国高科技发展中创业投资基金的强大作用,这个时候产生了政府引导基金,希望引导社会资金发展先进科技产业。

一直到现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引导基金主要是政府出资20—30%不等,其他资金要求股权投资机构管理人(GP)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募集,成立所谓市场化的基金,然后要求返投比例。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先设立母基金,然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子基金的筛选,政府母基金在子基金的出资中占比中一般不超过30%,其他的由GP募集。

这种模式形成的格局就是:对招商重视的地区,能够有效强化资源优势,先进地区越来越处于产业的主导地位,而落后地区,如果不能做到力出一孔,在产业上就是失去的20年,东北地区之所以走向衰落,根本原因就是招商引资模式的失败。

但是,即使是深圳这样的发达地区(深圳最近几年GDP增速不再遥遥领先,过去极其成功的招商引资模式可能不一定适合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突出表现为,深圳在特大项目和特色项目方面亟待加强,同时,尽可能避免优质项目的外溢),随着中国重化工业的基本完成以及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加上房地产行业发展顶峰的来临(中国深圳、上海和北京的房地产如果按照现价变现,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现有招商引资模式和引导基金模式难以为继,弊端越来越多:

1、地方政府企图打造的产业难以聚集,特别是面对特大项目和特色产业,根本无法实现单点突破和自我循环,而变成撒胡椒面式的引导基金使用,反而浪费大量政府资金。可能只有天使基金和专项的基金是必要的。

时代伯乐认为,部分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没有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朝天子一朝臣”,只要一个地方政府领导不断更替,当地无法形成有主导性的产业,结果导致这些地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是普遍现象,其结果就是,很多地级市和大部分县市,一家上市公司都没有。

此时的政府引导基金也难以起到作用:由政府引导基金作为母基金,分散投资于各股权投资机构(GP)管理的子资金,各GP投资的方向和领域又不同,造成传统模式下零敲碎打的投资,难以真正按照地方政府自身需求打造产业,形成聚集效应和自我循环,而且这种撒胡椒面式的投资,政府在子基金中也难以获得足够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根本无法实现事先确定的产业规划,甚至出现部分基金为了返投而返投!

2、由于目标不一致,各出资者主体(LP)利益诉求难协同,募集难度越来越大,很多基金并没有如期成立。

时代伯乐认为,传统模式下政府希望放大资金杠杆,这其实这是一厢情愿,不同性质出资人目标不同,政府是为了实现产业发展,而纯财务投资者是为了实现高收益,除了一线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其他城市,根本不可能调和,导致募集难度越来越大,现在只有少部分所谓的头部机构能够完成,而头部机构又往往不愿意为政府招商引资做贡献,他们会声称,这是“带着枷锁的资金”,不符合他们的投资理念,难以达到他们的投资目标。

另外,期限并不匹配,政府主要希望投资于早期项目和落户项目,而传统股权投资机构的GP和LP希望投资的项目,越早退出越好,矛盾难以协调。

3、返投项目本质上只是存量项目的锦上添花,绝对不是地方政府所关心的优质增量项目的雪中送炭,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没有价值。以赚钱为核心的股权投资机构(GP)所看中的项目,根本不缺资金,大量社会都愿意投资,这就会出现引导资金的严重浪费。

众所周知,传统引导基金模式没有解决增量问题,返投只是存量的改变。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增量项目才是根本。

可能有人会问:引导基金投资于市场化GP管理的基金,然后再投资于好的项目企业,岂不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答案是否定的,完全起不到相应作用!其理由如下:

越是优秀的股权投资机构,只要不是产业投资机构,那么,他们看上的项目往往是优质项目,而优质项目又往往不缺投资者,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引导资金。

最后形成的局面会让我们看到一个很可笑的场景:不管是深圳还是其他地区,大量优秀的股权投资机构为了抢夺并投资入股一个当地的优质项目,甚至动用各层关系,请问这样的项目会缺钱吗?引导基金还有价值吗?政府的出资岂不是完全与民间资本形成挤出效应!

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内大多PE机构的投机性决定只会投资于现有好项目,而这些项目根本不缺资金,根本不需要政府资金来加以引导,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并且好项目大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在三四线甚至县城中,往往又缺乏足够多的好项目来承载投资任务,引导基金更是无从谈起。

4、传统GP只投不管,而赋能才是股权投资机构的价值所在。

传统招商引资模式难以吸引到专业的产业升级机构,合作的基金及GP往往只投不管,没有解决现有创业环境下企业成功的痛点。如果进行一个调研,大概率会惊讶地发现,即使是国内所谓的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其投后管理依然停留在搜集资料和应对退出等方面,根本没有多少专业能力帮助创业企业。

新的创业环境下,项目企业面对的都是专业创业者,是专业选手之间的比拼。大多数创业者在创业之前是没有经过专业创业训练的,正如参加奥运会比赛一样,任何一个业余选手是无法击败专业选手的。能够帮助创业者成为专业的创业家才是产业投资机构的使命所在。

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股权投资机构更多还是分享价值,而不是创造价值。对于项目企业的成功,只是起到一个“钱”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的“钱”与山西煤老板的“钱”没有任何区别。所谓的品牌价值,只是一种忽悠而已,只是更好服务于融资而已。

5、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中低速增长,创业主体发生重大变化,所需要的创业环境发生本性变化,而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和引导基金模式难以适应。

过去几十年,创业者主要是一群敢闯敢试者,招引项目主要是海外成熟的企业和产业,他们最关心的东西是当时政府能够满足的,但是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到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大量产业进入到无人区。今天的创业者变为精英创业,高学历和高素质创业,过去招商引资所用的人脉资源、土地交换等不再具有魅力。他们更为关心资本牵引、产业链上下游和创业环境的塑造。


三、为什么必须要有新的招商引资模式和引导基金模式:时代已经变了,一切都需要与时俱进。

时代伯乐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产物,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必然体现在现有招商引资模式的环境变化之中。

1、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的来临,中国从一个落后者和赶超者逐渐变成引导者和领导者。

中国逐渐在很多领域进入到无人区,本质上说,改革开放40年里,我们更多是抄作业(当然是抄发达国家的作业),原创的东西相对是不多的。

这种变局下,境外先进的科技技术不可能轻易来到中国,中美之争可能长达20年之久,美国对中国先进技术的封锁只会加强。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不可能产生世界级大型企业和世界级先进技术。

这种情况下,必然需要定制化资金和牺牲短期利益的资金。

2、专业创业的时代来临

如果说过去创业还可以靠胆大,但是,现在身上没有几把刷子,绝对不能轻易创业,所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结果将是少数精英分子的胜利,其他人只会躲在阴暗的角落默默地哭泣,与专业创业相对应的是专业的招商,是需要解决创业者的部分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资金支持。

3、梯次转移和产业升级并存的时代

中国一方面面临,相对落后和传统的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另一方面,沿海地区特别是江苏、浙江和广东深圳、广州、佛山、东莞等地区,在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双重压力下,必须进行产业升级,腾笼换鸟;

这种情况下,新的招商引资模式和引导基金模式所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

4、专精特新和工匠精神时代的来临

随着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相对不足,加上中国与美国的激烈竞争,随随便便做出产品就能够销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过去之所以不需要工匠精神,因为中国整个经济都是短缺经济,而现在变为过剩经济,这种情况下,只有精益创业和工匠精神的企业才有可能胜出。

培育专精特新和工匠精神的企业不是一蹴而就的,过去那种吃快餐的招商引资和引导基金模式根本达不到这种效果。

5、现有引导基金模式完全起不到多大价值

之所以很多发达地区逐渐放弃传统的政府引导基金,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解决不了招商引资的痛点问题。


四、回归招商引资和引导基金的本质,做到抓住核心,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时代伯乐认为,这是地方政府制定年度考核目标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招商引资和引导基金存在的价值。

1、以培育上市公司作为政府招商引资和考核的重要指标。这会改变现有政府考核和招商引资的短视模式。

少数地方政府的考核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特别是难以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甚至选择了容易实现的目标,这也是为什么过去10年,许多地方特别是北方地区开始出现长期徘徊现象,因为依靠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城市面貌之后,已经开始走入死胡同,毕竟开发房地产和搞基础设施建设是可以立竿见影的,但是,要开创一个产业则是长期的。但是在今天的中国,见效快的工程大部分已经结束,剩下的都是攻坚克难的。

上市公司既能够代表产业发展水平,又有持续融资能力和投资能力,而且能够给当地政府带来大量税收。如果一个地方有多家上市公司,那么,这个地方政府的发展水平和自我循环能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中美之争本质上是科技之争,科技之争本质上是上市公司之间的竞争。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依然是代表中国该领域的科技最高水平。

培育一家上市公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对于当地政府和人民来说,又是极其重要的事情。不过,我们也不必担心创立一家上市公司有多么难,要花多少钱,按照时代伯乐在南通市和永州市的实践,1亿元专项引导基金就能够创立一家上市公司。对于一个地方政府而言,少挖几个坑,少做一些面子工程,在专业机构的帮助下,搞出几家上市公司不是问题。

留下一批上市公司才是真正为老百姓谋幸福的长久之计!

2、以增量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和引导基金的核心。

招商引资和引导基金的初心应该都是创造增量项目,也只有增量项目才能改变当地产业结构状况。

如果只是存量项目的锦上添花,其实,没有太大的价值。

如何创造增量项目才是招商引资和引导基金使用的出发点!

3、政府一把手的重视和招商人员的专业化极其重要。

既然新项目、好项目的招商引资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人民利益与福祉。地方政府一把手就要敢于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最为核心的工作来抓,这才是抓住了重点,抓住了核心,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招商引资为纲,纲举则目张,是一切地方政府事务背后的那个“一”,第一性原理的“一”。

与此同时,强化招商人员的专业化。招商团队绝不是简单的吃吃喝喝,根本上要懂行业、懂营销、懂企业、懂赋能等,一个专业的招商团队会事半功倍。我们在与海门临江新区的合作中,明显感到他们团队的日益专业化,不仅用7年时间将一片荒祜的滩涂地打造成为具有欧洲风情的科技小镇,而且实现国有资产的大幅度保值增值。

4、回归创业项目取得成功的本质,据此营造招商环境,营造招商氛围。

我们需要始终站在项目企业落户的需求来营造环境,那么,现在创业者要想取得成功,往往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行业的前途和空间;产业的聚集与供应链;资本的孵化;企业的赋能;科学的创业政策;合适的外部环境(水电成本、人才供给等)。

创业者考虑的要素就是我们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努力的方向,做工作的方向。

5、改变过去只重视引进项目,不重视存量,特别是重点帮扶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事实上,培养成功一个大型优质项目可能相当于招商引资100个普通项目。

这里可以从各方面资源予以倾斜:直接的资金支持、土地、税收等各个方面。


五、时代伯乐坚定地认为,第三次变革已经来临,未来20年中国招商引资和引导基金模式进入到全新的3.0时代,这将重新决定全国产业蓝图的描绘、各个城市的蓝图勾画,乃至中国在全球产业地图的书写。

要想顺利进入到招商引资和引导基金模式的3.0时代,首先要避免两大误区:

误区之一:地方政府总是幻想引导基金可以利用社会资金进行杠杆的放大。这明显违背了多个目标难以协调的内在机制。

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难以混搭,历史上,所有的混搭没有一个有好的结局!

地方政府是想完成招商引资的作用,是希望“投小、投新”,带来增量项目,天使基金是可行的;但是股权投资机构只是想尽快完成上市退出,因此,一定投资于那些相对成熟的优质项目,更不愿意搬迁项目去落户所在地。

在过去10多年的实践操作上,这已经证明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了:优秀股权投资机构投资的都是好项目,好项目根本不缺钱!股权投资机构不是产业投资机构,不能起到牵引项目的招商引资作用,最多返投几个存量项目而已。

误区之二:传统股权投资机构能够起到招商引资作用。

传统股权投资机构往往属于PE或者VC,以追求IPO为核心目标,为实现投资者增值为最大目标。为投资者保值增值是他们的核心使命。传统股权投资根本无法完成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使命:

1、认知完全不同:让一个专门从事PE或者VC的投资总监或者投资经理去搞招商引资,他们发自内心地不认可,而且这改变起来非常困难。时代伯乐在与海门、苏州、永州的合作中,曾经多次更换投资总监,最后发现,不能简单地从同业机构中招聘相关人员。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认知一旦建立,改变极其困难。

2、投资理念不同:招商引资属于产业投资,以体系化和产业链化为核心,而不是简单的要求上市。从这个角度来说,对项目企业的要求是不同的。

3、专业要求不同:招商引资要求相当透彻地了解产业链上下游以及产业的前瞻性和相关性;而股权投资机构更多是按照上市的要求来进行专业化要求。

4、服务要求不同:招商引资要求产业投资机构要放下自己的身段,按照地方政府的蓝图来进行项目招引和投资,而传统股权机构则按照自己对投资的理解来进行项目判断。


面对未来20年,中国第三次招商引资和引导基金新模式正在进行大变革,有望形成以下模式,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长期打算和工匠精神:

1、一把手招商:将招商引资作为地方政府一把手的第一工程,并切实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时代伯乐始终认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政府一把手的最大奋斗目标。这句话不能停留在嘴上,也不能歪嘴和尚瞎念经。抓住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做好当地产业规划,进行大力度招商引资,才能彻底改变当地面貌,才能解决就业、教育、养老、治安等一系列问题。

这需要彻底改变现在部分地区存在的“一把手面子工程”、“一把手形象工程”、“一把手符号工程”,有部分地方政府的一把手为官一任,不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总想着升迁,总想着立竿见影,总想留下一点痕迹,总想留下一点自己的东西!这违背了以人民利益为本的初心。

一把手的调动或者改变,后任者不能轻易放弃原来绘制的蓝图,特别是在蓝图正在逐渐实现的过程之中。武汉和合肥之所以最近几年取得重大进展,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武汉和合肥市市委书记,他们都谈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会因为领导的更替,接替的领导又重新另起炉灶。

2、产业链招商:进行谋定而后动的产业规划,真正做到产业链与生态圈招商

深度比广度要重要,专注和聚集极其关键。如果选准一个适合地方发展的产业,然后科学论证和制定蓝图。

很多地方政府往往贪大求全,而不是精益求精。这一点,浙江做得非常好,有专门做打火机的城镇,有专门做袜子的城镇,从而形成产业聚焦效应,产业生态圈效应。招商引资工作进入到真正的产业链招商阶段。

时代伯乐在南通海门区政府的领导下,帮助海门经开区落户总投资100亿元的胜宏科技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不仅落户胜宏科技一个高端制造业优质项目,这个项目是2021年江苏省10大重点科技项目之一,特别是即将投资建设的半导体载板是全国领先的技术。随着胜宏科技的落户,围绕胜宏科技的上下游产业链公司的南亚新材、明阳电路等上市公司也很有可能随之而来,带来一批上市公司的中大募投项目。

3、主动招商:招商人员需要主动出击,改变坐以待旦。

现在的优质项目往往有几个地方政府在抢夺,比拼服务态度、专业能力和地方政府的实力。

在深圳、北京和上海的招商洽谈会,我们惊讶地发现,这里最为积极的地方政府几乎清一色的是南方地区,特别是江苏和浙江的各级政府。

北方地区的有一大批政府依然是官本位意识相对较强,坐商而不是行商。在整个北方地区,青岛相对进取一些,活跃度高很多。

4、资本招商:专项基金挂帅的资本招商,而不是传统的引导基金。

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方式,改为专项基金定制化招商。如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完全可以成体系、成建制打造定制化产业园:可以细分到一个非常小的领域,但是做得非常精细:例如智能手机配件产业园、植物提取物产业园、医药中间体产业园、储能材料产业园等。

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只有定制化和单一目标化的基金才有可能完成地方政府的使命,否则,那只是一厢情愿,水中花镜中月。

专项基金的实践操作中,可以以大型定制基金招引大项目,这一点在合肥、长沙、武汉、宜宾、襄樊等地已经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对于需要打造定制化产业的,需要设立专项中早期基金,完全由地方政府和GP(基金管理人)出资,100%用于招引指定产业项目。这种情况下,政府才能真正发挥主导作用,而能够借助于市场化力量。

5、专业招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成功才是大概率事件。

这里的专业招商包含两个层次:

一是招商人员的专业化和专家化,一个优秀的招商人员既要懂产业,又要懂得金融手段,还要懂公司管制和赋能;

二是合作机构的专业化:传统的股权投资机构是无法胜任招商引资任务的。只有产业投资机构才有可能承担起使命。

这就需要改变部分地方政府领导想当然用所谓的权威排名,聘用市场上的所谓头部机构,其实这会导致病急投错医。

6、赋能招商:帮助落户企业补短板,进行各种形式的赋能。

针对创业企业取得成功的要素,地方政府需要量身定制一些赋能手段,为项目企业落户、生根、发展、壮大等,提供一些陪跑服务。时代伯乐在与地方政府园区合作中就提供了一系列投后赋能服务,帮助项目企业接受顶级培训:从BLM到IPD等,使得项目生死由野生的自生自灭变为成功大概率。当然简单的资本运营服务等是必须的。


时代伯乐认为,面对踏浪而来的新经济时代,全国各地再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我们能够深入理解招商引资和引导基金的第三次变革内涵,那么,就能够在全新的产业布局中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成为世界范围内或者中国范围内产业格局洗牌的受益者,就能够为当地人民创造福祉。

“谁不改革,谁就落后”一样,那些率先运用3.0模式的地方政府就已经尝到了甜头,哪怕只用了一点点,这方面的表现,南方地区明显优于北方地区:这也是为什么最近5年来,整个中国经济依然中高速增长,但整个重化工业占比开始相对下降,新经济占比进一步提升的今天,北方地区表现远远弱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在整个中国GDP的占比已经下降到40%以下。

背后更为深刻的是,招商引资模式和引导基金模式的不同导致的结果。如果不改变,长期的影响更为可怕!




提交商业计划书
立即提交